在测3.8V小灯泡(电阻大约为10Ω左右)额定功率的实验时,小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请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变亮).
(2)若在连接电路时,有A(5Ω 1A)、B(10Ω 0.5A)和C(15Ω 0.2A)三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则应该选择变阻器 (A/B/C)连入电路,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小明合理地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小明分析后发现是灯泡的故障.请你依据表一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出现的几种情况,帮小明判断故障原因,并将其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中.
(4)表二为某小组的实验记录:
老师认为该小组数据处理过程有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正确测量结果P额= W;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多次实验.如在本实验中,综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发现 ,可见这里的多次实验是为了发现不同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有的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如: (填实验名称).
(6)在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出现了故障不能使用,小明向老师借了一只定值电阻R0(R0值已知),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继续测量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测量时,应闭合开关S和 ,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为 时,小灯泡正常工作.再将开关S和 闭合,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I、U额 和R0表示).
小明是一位爱刨根问底的孩子,他和他几个同学在物理实验室里.想对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一探究境.
探究一:测力计面板上的刻度为何是均匀的,他们打开测力计的外壳,发现内部结构如图丙,探究结果:弹簧的伸长量x与拉力F成正比关系,若设比例系数为k则F、k、x间的关系式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 ,并在丁图中用图象表示这种关系.
探究二:察看不同的测力计,如图甲与乙同样2N的拉力,甲的伸长量是乙的二倍,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发现,绕制甲弹簧的钢丝更细更柔软,结论:比例系数k与________________ 有关,k值小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三:他们联想到橡皮筋也近似符合弹簧的规律.那么,若将几根橡皮筋并排使用,更难拉伸,则他们整体的k要比一根橡皮筋的k要________________ (填“大”“小”或“相等”)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 不易确定的问题.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_______ 关系.
(3)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观察记录之后,将B蜡烛撤掉,拿一张白纸放在刚才B蜡烛的位置,却没有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像.
(4)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6.20 |
8.68 |
10.35 |
13.52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6.20 |
8.73 |
10.35 |
13.48 |
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五一”假,晓雯和妈妈到南方旅游,在珠宝店买了一只金灿灿的实心观音项坠.回来后,晓雯特别想知道这个项坠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3),她在实验室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项坠用细线系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D、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衡量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的示数;
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正确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D________________ (其余两个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上述D项操作中,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项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g;
(3)若所测得项坠的体积为8cm3,则项坠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kg/m3.由此结果可以确定项坠是不是纯金的.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体积--温度图象即V--t图象,请根据此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图象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的推论是水在4℃时________________ 最大.
小明和小红在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物体 |
m/g |
V/cm3 |
![]()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0.5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1)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________(“无关”或“有关”).
(3)小红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的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________________ 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