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 D.体现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 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
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
《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A.按时段,分人群交易 | B.已经出现了夜市 |
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 | D.市场初显专业化 |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
B.众多“巨人”的出现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