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 乔冠华            C.叶剑英         D.陈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中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都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段材料反映了伏尔泰的主旨是

A.抨击封建神学的自大心理 B.把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认为人类社会有客观法则 D.自然界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确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