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核军备竞赛 | B.越南战争 |
C.冷战 | D.不结盟运动 |
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
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历史学习要培养探究历史真相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以下关于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虽无证据,但它是一位科学家,说法可信 |
B.朱熹说“豆腐本为淮南王术”以证明源于西汉,朱熹是理学家,说法更可信 |
C.宋代陶谷著有《清异录》首次提到豆腐的做法,证明到宋代才发现了豆腐 |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说明豆腐出现在东汉 |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
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英法借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的“政局动荡”是指 ( )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戊戌变法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