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立宪代议 | D.三民主义 |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
C.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