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物质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金属单质,常用作导线的材料,B是一种紫黑色固体,D是一种氧化物,G是全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

(1)A是       ,G是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图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填写仪器名称)。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是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此反应在实验中的应用是
(4)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该反应是(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填写下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并选择合适的编号给物质分类:

序号
物质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填写编号)
(1)
冰水


(2)

Al

(3)
硫酸钠


物质类别:A.混合物 B.金属 C.非金属 D.化合物 E.氧化物

(3分)下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填得失几个电子),而变成(用化学符号表示)。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饮用水的质量问题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取了一杯村旁的小河内的水,打算对其进行净化(实验一)。并将净化后的水按最右图所示通电,通过电解水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右图实验二)
实验设计右图所示。

实验一实验二
(1)该小组的小明用烧杯取该村河段某处浑浊的水样一杯,先往浑浊的水样中加入明矾粉末,静置沉淀后,按上图的实验一进行 (操作),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过滤后,小明观察到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但水中散发出一股异味,同组的小刚觉得应该再往水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你认为小刚所说的物质是。往水中加入该物质后吸附后,小明重新做一次过滤实验,过滤后水样透明澄清且无异味,此时小明兴奋的大喊:“哈哈,我终于制得了纯水”。此时过滤后的水你认为就是纯水吗?(填“是”或者“不是”),你的理由是
(3)小明将步骤(2)中净化后的水分成两杯。往第一杯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没有产生泡沫,且有大量的白色垢状物,说明该村河流里的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使用前必须先将其转化成软水。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4)小刚取上面步骤(2)中净化后的第二杯水,利用实验二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小刚发现试管a、b中分别有产生少量气体。而且他们发现试管a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由此可以得出电源的正极应该是端(选“A”或者“B”)
②在检验试管中的气体的实验中,他们发现试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可以使,说明它是;而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燃烧时发出色火焰,火焰上罩上一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产生,说明该气体是
③电解水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通过该实验,他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5)为防止水质恶化,在生活中除了节约用水外,还应积极的保护水资源,避免水源受到污染,你认为下列行为不会造成该村河流水质下降的是

A.将生活污水排入河里 B.在河边种植花草树木
C.将生活垃圾随手丢入或倒入河中 D.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

(6)有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因此生活中人人都应该做到节约用水,自觉的保护水资源,请为你家设计几条节水的方案:
(至少一条)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②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②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实验中她用到了一种固体药品是
(填化学式),在反应中它起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如图所示)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通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