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m] |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 ΔH1C(s)+ O2(g)===CO(g) ΔH2
②S(s)+O2(g)===SO2(g) ΔH3S(g)+O2(g)===SO2(g) ΔH4
③H2(g)+ O2(g)="==" H2O(l) ΔH5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CaO(s)+H2O(l)===Ca(OH)2(s) ΔH8
| A.① | B.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
| B.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
| C.101 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
|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Na+、HCO3-、Cl-、NO3- | B.K+、Fe3+、SCN-、SO42- |
| C.K+、H+、ClO-、Cl- | D.K+、Na+、S2-、Al3+ |
恒温、恒压下,反应N2 (g)+3H2 (g)
2NH3 (g)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
Ⅰ.N2、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mol / L和3 mol / L;
Ⅱ.NH3的起始浓度为4 mol / L。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
| B.途径Ⅰ的平衡速率v (N2)与途径Ⅱ的平衡速率v (NH3)的比值为1∶2 |
| C.途径Ⅰ所得NH3的浓度与途径Ⅱ所得NH3的浓度之比为1∶2 |
| D.途径Ⅰ与途径Ⅱ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250℃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 B.是放热反应 | C.是熵减少的反应 | D.熵效应大于焓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