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m]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 = –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
C.由C(石墨)→C(金刚石);△H =" +73"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 = –285.8kJ/mol |
X、Y、Z分别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具有高熔点,而且有如下反应(条件未标出,方程未配平):
⑴X + Z → N; ⑵M+X → N; ⑶ M+Y→ R+X 。
若X是非金属,则组成Y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ⅣA族 | B.第二周期ⅥA族 | C.第三周期ⅡA族 | D.第三周期ⅣA族 |
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⑥除惰性元素外,周期表中共有16种非金属元素
A.②⑤④ | B.①③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B.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符号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的元素共有7种 |
C.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
D.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
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XY2型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8 |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可溶于强碱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