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法国著名音乐家德彪西受到东方音乐和西方新兴画派启发,创作出充满了诗意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其音乐手法是用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种气氛或反映人对某一事物接触时头脑里产生的印象。他把和声作为丰富色彩的一种手段,还有意识地冲破常规节拍。这标志着新的音乐流派的诞生,该流派是( )
A.浪漫主义音乐 | B.印象派音乐 | C.民族派音乐 | D.现代主义音乐 |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
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
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利 |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