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 年代 |
工厂 |
占全国比重 |
资本 |
占全国比重 |
工人 |
占全国比重 |
| 1937年 |
1 9家 |
O.48% |
305.2万元 |
O.82% |
5787人 |
1.26% |
| 1942年 |
546家 |
20.56% |
16931万元 |
8.8% |
33074人 |
1 3.7% |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
|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这说明
| A.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
| 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 |
| C.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 |
| 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 |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
|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
|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
|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
《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代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 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