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它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① 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 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填序号)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
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每一组蚕的数量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1只蚕 ② 用10只蚕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4个洁净的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然后在4个瓶中各放入两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的放上10粒种子,然后按照下表中的处理方式操作,请分析回答问题: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4号瓶 |
|
| 处理方式 |
拧紧瓶盖 |
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清水中,拧紧瓶盖 |
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 置于室温环境中 |
置于室温环境中 |
置于室温环境中 |
放在低温处(如冰箱内) |
⑴ 能够萌发的只有______号瓶内的种子。
⑵ 其他瓶内的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是。
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依照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也操作了一遍,并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如下图甲、乙、丙)。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瓶中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萌发的种子_____________。
甲图中②在此实验中起的作用:。
(2)乙图中①瓶排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①瓶比②瓶中温度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______________。
明明是个很爱观察的孩子,一次,明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
| A.观察思考后,明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 |
|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 |
| C.明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 蚂蚁放进盒子内,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
| D.明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
E. 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 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 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是;作出假设是;设计实验是;完成实验是;得出结论是;表达、交流是。(请填字母)
(2) 明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3) 明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___________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 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______装置
(3)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是蒸腾 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湿度。
下面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有关问题:
|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 A |
馒头块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 B |
馒头碎屑2克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 C |
馒头碎屑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1)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请分别写出3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A试管滴加碘液后,为什么?
B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C试管滴加碘液后,为什么?
(2)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3)A和C的实验变量是:
(4)为什么要将三只试管放入37°温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