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
如图为“хх”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该钙片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确认标签中碳酸钙的含量是否真实,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目标:测定该钙片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
实验原理:取一定质量的钙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的CO2的质量(已知该状态下CO2的密度),然后计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讨论、取舍.
方案一: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反应后右侧注射器(注射器最大量程为20mL)内收集到气体的量来进行计算.
(1)同学们观看了他的设计后,都认为该方案中样品的取用的量需要一定的控制,这是因为.
(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注射器的摩擦会影响生成的CO2的完全收集.
方案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与甲同学的相比,仅仅在收集方法上不同.
(1)同学们观看了他的设计后,都认为所测得CO2气体的体积将会①(填偏大或偏小),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②,你的改进方案是③;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④(填“有”或“没有”)影响.
(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把装置改进后测得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会偏大,你认为他们的最主要理由是.
方案三: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同学们观看后一致认可他的设计,并按照他的思路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10片钙片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计算气体的质量.
实验反思:
(1)丙同学在实验前将钙片全磨成粉末状,你认为他的目的是:;
(2)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图准备好装置,在C、D两管中装好水且液面相平,提高D管,,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结论:经多次实验(钙片都是10片),所得CO2气体的平均质量是6.82g,请你最后计算确认标签中碳酸钙的含量是(填“真实”或“不真实”)的.(最后一空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5分)“海水晒盐”所获得的粗盐中,除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某化学小组为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活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查阅资料】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情况如下表所示:
OH﹣ |
CO32﹣ |
|
Na+ |
溶 |
溶 |
Ca2+ |
微 |
不 |
Mg2+ |
不 |
微 |
【实验方案】按如图方案进行提纯粗盐.
【解释与结论】
(1)操作X的名称是.
(2)沉淀D是.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反思与评价】
(4)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并不完善,其理由及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氯气是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的性质很感兴趣,查阅下列有关资料并进行相关实验的探究:
【资料1】:氯气的某些化学性质与氧气相似。
【猜想一】:氯气有助燃性
【实验探究Ⅰ】:点燃,把燃着的氢气放入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能继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此可知【猜想一】(填“成立”或“不成立”)
【资料2】: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l2+ H2O = HCl + HClO。
其中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猜想二】: 氯气可用于消毒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还是次氯酸(HClO)能消毒?
【资料3】:某些物质能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能分解出氧气。
某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资料3】后能够确定消毒的物质肯定不是 。
【实验探究Ⅱ】: 他将氯气通入装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把试管放在阳光下照射,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时,发现木条能复燃。
【实验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拓展应用】;次氯酸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H+和ClO-,请问次氯酸能否与烧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若能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则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8分)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 |
猜想正确 |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 g KClO3与1.0 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 g KClO3与1.0 g 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质量 |
|
Ⅰ |
50.0 g |
1% |
0.1 g |
0.013 mg |
Ⅱ |
50.0 g |
2% |
0.1 g |
0.023 mg |
Ⅲ |
50.0 g |
4% |
0.1 g |
0.044 mg |
本实验中,测量O2质量应用了图的装置。根据实验装置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