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怡然自乐( ) 男女衣着(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通“俱”,完全;详尽。)
(2)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前,形容词用作状语,向前)
(4)其中往来种作。(其,代词,那).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初极狭,才通人。(仅)
(3)闻之,欣然规往。(计划)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色的头发).写出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走进作者。
(1)《桃花源记》作者 ,是我国 (朝代)时期的著名诗人。
(2)本文虚构了一个 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成语 出自这篇课文,用它来比喻
(4)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记叙渔人的所历、所见和所闻,写得亦真亦幻,似有若无,虚实相间,令人心驰神往。.理解积累
(1)写桃源中环境美异的句子是:
(2)写桃源人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3)写桃花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4)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
(5)写桃源不易被人发现的句子是:
(6)写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的句子是: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落英缤纷( ) 便要还家( )
咸来问讯( ) 处处志之( )
桑竹之属( ) 不复出焉( )
便扶向路( ) 欲穷其林( ).文章开头对桃花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着重写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渔人为桃花源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渔人出桃花源后,“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文言文阅读。(16)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
(3)略无阙处()(4)不见曦月()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颠僧
明州妙音①僧法渊,为人佯狂,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遂归妙音,趺坐而化②。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焉。
【注】①明州:宁波古称。妙音:寺名。②趺(fú)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满足) | B.发言无常(平常) |
C.为人佯狂(假装) | D.人莫不窃笑(偷偷地)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为人佯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B.丐钱于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C.有丧之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据地而饮长跪而谢之曰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
②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从文中看,颠僧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各组句中的画线词。(3分)
⑴臣未尝闻也() ⑵休祲降于天()
⑶秦王怫然怒( ) ⑷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⑸非士之怒也( ) ⑹秦王色挠(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⑵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2分)
列举我国历史上除唐雎之外的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1分)
⑴人物事迹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完成小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因语恭()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