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2号元素它属于 32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33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34 。
(2)从上表中我探究出以下规律:在原子里,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5 。
(3)我通过细致地分析,还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36 。
"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
,的性质, 其中合理的是。
A. |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
B. |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C. |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梓反应生成氢气 |
D. | 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
(5分)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右图
时,
的溶解度为g.将
时
、
和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时,析出的晶体是(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
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氯化納的质量/g |
4.5 |
9 |
18 |
20 |
溶液质量/g |
54.5 |
59 |
68 |
68 |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
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
B. |
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 |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D. |
20 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 |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
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 |
酸雨 |
B. |
温室效应 |
C. |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
(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 。下列关于 的说法或减少 措施错误的是
A. |
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 的颗粒物 |
B. |
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
C. |
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
D. |
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 ;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
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 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 仅要努力减少
的排放,更重 要的是将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利用
溶液来"捕捉"
,并将
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过程可实现 零排放 |
B. |
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C. |
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
D. |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 4个化学反应 |
②将
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
),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现有四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冰③氮气④熟石灰。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
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
(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运用(填"归纳"或"演绎")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法。
(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
(3)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不同点有.
A. |
易溶物质 |
B.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 |
C. |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
D. |
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E. |
23℃时的溶解度 |
F. |
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 |
(4)用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改造物质
从古希腊炼金士到今天的化学工作者,都用了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证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可采用蒸馏法和结晶法中的,在生活生产中通过蒸馏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通过结晶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