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43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44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5  。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46
47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48
49
50
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51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1)氧化镁  

(2)三个铁离子  

(3)酒精  

(4)碳酸钠中钠元素是+1价  

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 Ag的活动性顺序。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H)>  ;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  

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举一个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例子:  

(2)CO2与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根据如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1)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温度的改变。稀释浓硫酸时,溶液的温度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