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
某朝对待武臣“厚其禄而薄其礼”。这种做法
A.强化了武将的经济权力 | B.导致机构臃肿 |
C.导致礼乐制的破坏 | D.削弱了武将的地位 |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
《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
B.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 |
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
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 |
《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
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 )
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 |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