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权威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
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党应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执政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
B.科学的物质观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唯物主义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D.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