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数量不断![]() |
C.皇权不断加强 | D.唐代宰相权力不断下降 |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记者讲述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诗联网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中写道:“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 | B.国共合作 | C.抗战胜利 | D.遵义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