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反映出
| A.不了解世界形势 | B.坚定的民族气节 |
| C.痛恨清廷腐败 | 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
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冯如1号”飞机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 B.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
| C.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发电机的发明 |
科技改变生活,“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英国学者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文中所说的科学时代开始于
| A.16世纪 | B.17世纪 | C.18世纪 | D.19世纪 |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探月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标志着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可喜的成就。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南优2号”选育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①②④ | D.③②①④ |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
| B.两弹一星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
| C.两弹一星的研制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 D.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