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
|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④ | D. | ①③④ |
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 B. | 义和团运动 |
| C. | 辛亥革命 | D. | 北伐战争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 儒家"仁爱"思想 | B. | 墨家"兼爱"思想 |
| C. | 儒家"礼治"思想 | D. | 墨家"非攻"思想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 C.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 |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
| B. |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 C. |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 D. |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