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社会》第1卷记载: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这表明
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积极性 |
C.人民公社的体制已经被废止 | D.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符合农民利益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材料反映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证据和重视法律程序 |
B.具有操作性 |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人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 |
《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曾言:“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材料认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B.材料中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C.材料认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
D.材料中肯定了科举制的正面作用 |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 )
A.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 B.主权在民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