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是怎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1)根据材料一、二,你怎样理解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3分)
材料三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诉《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四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五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2)材料三、四、五的主张意在解决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哪些问题?(4分)
(3)比较中英两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不同之处。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6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请完成: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
(2)观察下边两个图徽。这两个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
图1 图2
(3)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韩国政府领导人,你应当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为什么?
(4)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从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到世贸组织共用一个规则,这反映了战后国际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电力与核能的广泛应用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请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图1 田纳西图2 第聂伯河水电站
河水利工程
图3 法国国图4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
营企业核电站 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1)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20世纪哪两个国家兴建的水利工程?结合当时两国历史背景,分析这两个国家兴建上述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2)图3与图4反映当时西方与苏联的经济建设分别有何特点?
(3)图1与图3、图2与图4所反映的历史分别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贷给国家。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特殊的过渡办法……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论粮食税》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的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特殊的过渡方法”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依据的最基本的国情。有何作用?
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初,胡佛政府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罗斯福总统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列举三例说明他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用这只手的。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是如何运用“看得见的手”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