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①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 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④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 ② ③ | B.② ④ | C.① ② ④ | D.① ② ③ ④ |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局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 B.反对官员的贪腐 |
C.重视商品生产 |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
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