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失手必坠深渊分:料想,考虑 B.放下第:只要
C.乃自曰哂:微笑 D.知是实地蚤:跳蚤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简要谈谈这则小故事给你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盖地有高低
  (2) 亲给钱粮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非咨询不其致:_______________ (2 )历山川:_______________
  ( 3 )利而忘义:________ _ _ (4) 嫌而避怨: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结合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海瑞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释:①制度,规划,设计。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而动如初
(2)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解释划线的词
(1)逐层布板(2)匠师其言
(3)人其板(4)塔
翻译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与例句中划线的“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A.其剑自舟中坠
B.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我哉
D.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读了以上两则短文,你觉得喻皓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陈子龙《李氏之鸠》一文,完成文后下列小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ài):欺哄。
精练:
解释划线的字
⑴不远⑵公必欲我他所
⑶贾人其志⑷且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过鹦鹉:比 B.愿以十金易:语气词,不译
C.至贾家,舍之去:就 D.鸩食:才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选自《作业纸》,有变式)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余忆童②项为之
一癞蛤蟆也数十
翻译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本文叙述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话作概括。
作者是如何使这些小事变成了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要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于令仪济盗成良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①,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③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④。
【注释】①忤物:得罪人,与人合不来。②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③掖:教育。④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至明使()②名儒以掖之()
于令仪“长厚不忤物”,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于令仪用自己的言行教诲了周围的人,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