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K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N2(g)+3H2(g)![]() |
C.图③表示醋酸溶液滴定NaOH和氨水混合溶液的电导率曲线 |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 H2(g) → 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 |
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 |
C.1 mol SO2(g)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键能之和。 |
D.1 mol SO2(g)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键能之和。 |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理查德·赫克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方面的研究。下面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
B.催化剂通过升高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
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
下列变化中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H2O(g)===H2O(l) ΔH=-44.0 kJ·mol-1 |
B.N2(g)+O2(g)==="2NO(g)" ΔH=+182.6 kJ·mol-1 |
C.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放出862 kJ热量的化学反应 |
D.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代表燃烧热(25℃,101 kPa)的是
A.CH4(g)+![]() ![]() |
B.S(s)+![]() ![]() |
C.C6H12O6(s)+6O2(g)![]() |
D.2CO(g)+O2(g)![]() |
对于化学反应:2Na+2H2O2NaOH+H2↑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也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
B.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则同时消耗18 g H2O,产生1 mol NaOH和11.2 L H2(标准状况下)。 |
C.由于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动进行,故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
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比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