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幼苗,下面是经过处理后得到数据,请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
处理方法 |
重 量 |
|
种子 |
幼苗 |
||
湿重 |
直接称重 |
160 |
750 |
干重 |
70℃,72h |
138 |
118 |
灰分 |
550℃,16h |
2 |
2 |
⑴和种子相比幼苗湿重增加,增加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
⑵和种子相比,幼苗干重减少,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⑶灰分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⑷种子和幼苗相比较,_________的核酸较多。_________的有机物种类较多。
选取A、B、C、D四个瓶,A、C瓶装土壤浸出液,B、D装蒸馏水,装置如图所示:
(1)在A、B两瓶内各培养一株同样大小健壮的水稻苗,过一段时间,A瓶里幼苗仍然健壮生长,而B瓶内的幼苗瘦弱发黄,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在C、D两瓶内各培养一株同样大小健壮的棉苗,过些日子,这两个瓶内的棉苗都枯萎死亡,分析棉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3)为使B瓶水稻苗也正常生长,有人向B瓶中加入些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镁和适量的磷酸二氢钙等物质,并且向瓶内水中通入空气,不久发现该水稻苗萎蔫,最后死亡,你分析原因何在?
(4)根据以上实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给植物配制营养液时,培养液的成分中应含有__________,而且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1)在结构A上合成物质C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_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_________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_________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A上通过_________(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至少有_________个碱基对,转录后的mRNA由核进入细胞质内经过了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②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消化系统”的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中。发生在消化道中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
图是自然界中以及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根瘤菌能完成图中①的过程,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
(2)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外的过程是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3)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松土还抑制了图中③的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请列举氮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N、P等矿质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导致富营养化,其变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水中含氧量下降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③水中含氧量增加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毒气体增加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⑥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之一是皮肤等组织发生黑炭状坏死。炭疽芽孢杆菌是通过产生外毒素来增强微血管通透性,导致出血和组织肿胀,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迅速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使人发生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而死亡。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想利用炭疽病发动细菌战争,但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是因为这些邪教徒手中的炭疽菌丢失了一个质粒。炭疽病的诊断方法之一为:从病区采样,在5%的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室温培养,然后镜检出有芽孢的病菌。炭疽病的预防可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但需持续、频繁注射菌苗才能具有长期的保护作用。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炭疽芽孢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若在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病菌的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芽孢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炭疽芽孢杆菌外毒素的产生是受_________基因控制的。人和动物感染病菌后,可通过产生_________,获得抵抗再感染的免疫力。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在“神舟”四号飞船为一对“新人”——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举办了特殊的“婚礼”。将两个“新人”放入融合器中,当充满液体的融合器加上直流电场,两个原本相互游离的细胞一下子贴到一起,开始了“窃窃私语”。紧接着,在瞬间高压脉冲的作用下,细胞膜被击出了一个小孔,透过这微小的空间,两股细胞质展开了“心灵沟通”。渐渐地,细胞核也扭摆着“亲热”起来,20 min后,它们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地面实验结果显示:用于融合的两个“新人”,一个开的是粉花(标记为“一号”),一个开的是黄花(标记为“二号”),融合后的细胞再生植株开的是黄花,但形状却和一号相同(称“一号形状”,另一个称“二号形状”)。这种“太空烟草”比普通烟草个子矮,株秆粗,烟叶多,是我国太空育种试验的一项重大成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细胞的密度不同,因此在地面上进行细胞融合非常困难。从理论上讲,在太空中细胞更容易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显微镜下观察,“新人”的细胞膜融合在一起,使细胞呈圆球状,这是因为膜具有_________特性。“细胞婚礼”中用到的诱导融合技术是____________。
(3)两种烟草原生质体融合时,_________类型是要被淘汰的。____________类型是我们需要的,这样的细胞经组织培养后,再生的植株属_________倍体。
(4)植物体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5)“太空烟草”能稳定遗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