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在已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
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但市场上还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蛋。某校学生拟对苏丹红的致癌作用进行探究试验。有两组同学草拟了各自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组实验方案:
I.实验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苏丹红溶液A、B、C(分别为
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II.实验目的: 。
III.方法步骤。
1.选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同的雌雄老鼠若干, 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饲养。
2.四组鼠每天都饲喂等量普通饲料,不同的只是甲乙丙三组分别添加等量的苏丹红溶液A、溶液B、溶液C。丁组添加 。
3.在适宜相同条件下饲养2年。
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IV.请你预测该组同学试验的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合理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同学以小鼠离体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原理如下图
如果①过程表示的是离体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②过程表示的是该离体细胞不正常的分裂,则②过程产生了癌细胞,形成该细胞的内因是
。这些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能无限制的分裂、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和 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 、 。
2011年5月10日消息内蒙古已有8000多万亩草原发生鼠害。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该田鼠的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是
(2)图中虚线表示在条件下,田鼠种群增长的曲线,该方式的种群增长率保持
(3)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由于存在而被淘汰的数量。
(4)图中DE段,该田鼠的年龄组成属于型 , 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B/C/D/E)点投放鼠药效果最好。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试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的问题:
(1)人体细胞直接从摄取能量物质,如果病人不能进食,现有葡萄糖和麦芽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是葡萄糖。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调节维持血糖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
(2)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除了分泌②,还分泌激素。但才是人体调节分泌活动的枢纽,其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
(3) 如果用物质②饲喂正常的动物,则物质③的分泌量变化为(增加/减少/不变),原因是 。
(4) 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③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5)如果血液中的③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利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
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细胞起源于。
图乙中物质X的作用是 。
(2)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必须经过 的吞噬处理,才能被细胞b识别。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填写图甲中字母),该细胞在____________内分化成熟。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
(2)图2中的①表示________,④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①中物质的释放使④发生电位变化,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
(3)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取指血进行化验,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缩手反射要受 ________的控制。
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表。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105J/m2/年) |
呼吸消耗的能量 (105J/m2/年) |
|
A |
871.27 |
501.58 |
B |
0.88 |
0.54 |
C |
15.91 |
13.23 |
D |
141.10 |
79.13 |
E |
211.85 |
192.5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5J/m2/年,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被耗散掉。
(3)该生态系统若要长期维持能量流动,必须有来自系统外部的补给。
(4)已知此生态系统中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只有少数种类的肉食鱼和龟类,假定肉食鱼有捕食者,该捕食者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捕食才能维持生存,原因是肉食鱼可提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