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宁夏20).据中广网2010年5月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清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
(二)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1)小明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 没变,仅仅是 变小了。
小敏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采取措施 |
依据原理 |
效果评价 |
反应类型 |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
|
【思维拓展】写出小敏所依据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小聪同学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有一个缺陷:如果用量把握不准又可能引发新的污染,因为 。
(2)请你参照小敏的设计方案,结合小聪的看法,也设计一个方案。
采取措施 |
依据原理 |
效果评价 |
|
|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
|
|
|
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
【分析】
(1)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
(2)步骤③中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
(4)请你判断:2.40g镁条在某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为 。
A.3.33g | B.3.93g | C.4.00g | D.3.96g |
实验一 小红在完成了对蜡烛生成物的探究后,她继续探究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请你帮她完成下表:
猜想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天然气燃烧后有水生成 |
1.点燃天然气, 并观察现象。 |
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物中有水 |
|
天然气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
2. ,并观察现象。 |
|
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
实验二下图是小刚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
(1)烧杯A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烧杯的作用:作 实验。
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Ⅰ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中。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
甲小组同学使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1)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燃烧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问题提出】该小组同学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理论值。经查阅资料知: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Ⅱ 改进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改进】经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少量水反应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2O3),但速度缓慢。在有食盐(NaCl)、活性炭存在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乙小组选择该原理,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图。
【数据处理】乙小组同学用量筒测量实验前后烧杯中水的体积,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反思】与燃烧红磷方法相比,乙小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再改进】在乙组实验的基础上,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方法如下: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即食盐水、铁粉、活性炭的混合物,体积为2mL),封闭。
图3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______________时停止实验。
【实验再反思】
丙小组同学的方案与乙小组的方案同学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生活中的水。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摘录部分)。
感官指标: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化学指标:pH6.5~8.5;总硬度<250mg/L(以碳酸钙计);铜<1.0 mg/L,铝<0.2 mg/L……
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等。
(1)自来水厂用过滤的方法使水澄清透明,再用一种物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感官指标。而化学指标中的铜、铝等指的是 (选填“原子”或“元素”)
(2) 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试计算:
① Ca(ClO)2中钙:氯:氧元素的质量比 ;
② 143克Ca (ClO)2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克。
(二)探究水的组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自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水的组成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查阅资料】
①水难导电,在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
氢氧化钠在水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请你写出对应的离子
符号:钠离子 ,氢氧根离子 。
②测定水的组成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选填“ 门捷列夫”、“拉瓦锡”或“张青莲”)
【进行试验】如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两个电极附近产生很多气泡,a管内气泡产生较b管快,小组成员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尖嘴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放在b端管口燃着的木条 。分析得出:水通电的符号表达式为 ,进而推出水是由 组成的。
【定量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几乎都是2∶1。同学们还想进一步认识水的组成。查阅资料:氢气的密度是0.09g/L,氧气的密度是1.43g/L。同学们经过计算得出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
设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 2O 2)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__。
【进行科学实验】: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 .
【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__________。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___,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