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⑴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⑵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与迁移】⑴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⑵右图是一种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反应来产生CO2的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7分)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 装置②的作用是:
(2) 装置③的作用是:
(3) 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计算该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1)A装置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补充D装置(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2)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3)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空气。
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在A装置中的反应进行时,开关K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数据处理】
(4)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反思与评价】
(5)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4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已知其中含有钠元素,推测可能是Na2SO4、Na2CO3、NaCl、NaOH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③向滤出的沉淀中滴加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请推测:(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写出生成③中未溶解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欲证明溶液中不含NaOH,需要补充什么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氢氧化钙和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

(2)探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OH)2和CaCl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可能是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若
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若
,说明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实验三: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不能说明
猜想三正确。

A.紫色石蕊 B.氢氧化铜 C.硝酸银 D.锌

【反思与拓展】
①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② 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③ 实验室欲中和100g 7.3% 的盐酸,至少需要多少克熟石灰?

遵义市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