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说:“宋代绘画风格与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的艺术相比,对我们来说完全是近代的,整个宋代对艺术的态度基本上是近代的。艺术不再是宗教的婢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宋代文人画多是世俗艺术作品 |
B.宋代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抒情写意 |
C.文艺复兴时的艺术依旧带有宗教色彩 |
D.宋代绘画体现了中国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
C.战略战术失误 | D.社会制度落后 |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 |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经济力量扩展中国市场 |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