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23、24题。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
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劳动力因素 ④产业化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我国某地区200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图示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阶段 |
B.工业化起步阶段 |
C.工业化阶段 |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有关该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一定为负增长 |
B.第二产业一直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
C.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
D.该地区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
图示为“我国某城市某时刻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城市形成图示气温分布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 |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大 |
C.城市绿地面积较大 |
D.城市上空云量多,保温作用强 |
此时刻,该城市最不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A.从城市中心吹向周围郊区 |
B.从周围郊区吹向城市中心 |
C.从城市中心吹向海洋 |
D.从海洋吹向城市中心 |
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
B.乙、丙类岩石含有化石 |
C.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 |
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
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青藏高原与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
图示为110°E上O地的树影变化,F1表示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17时的树影,OF2与OF1等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0小时 |
B.树影从F1到F2先变长后变短 |
C.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是11时20分 |
D.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偏北 |
若该地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地
A.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
B.位于非洲西海岸 |
C.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
D.此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时节易受冷锋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