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泰戈尔(印度)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 A.东方文化开始赶超西方 |
|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
|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
|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
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所处机构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一机构
| A.始设于明代 | B.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 |
| C.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反映 | D.官员都出身于皇族 |
唐朝时“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念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 A.秦朝军功爵物度 |
|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
|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
|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这里的“我朝”是指
| A.汉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明朝 |
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
|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 C.巴黎公社如果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就能获得成功 |
|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其失败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