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指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 | B.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除了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等方式之外,西方列强还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侵略。传教、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医院等都是其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西方的文化侵略在客观上
A.助长西方侵略中国的气焰 | B.摧毁中华传统文化 |
C.传播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 | D.奴役中国人民的精神 |
“虽然中国政府不堪一击,但是其民众力量惊人;最为可忧的是,这些民众在保家卫国中那种不顾一切的意识。瓜分中国,即意味着我们将被无休止地纠缠在你死我活的恐怖中。”使西方国家得出以上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坚决抵抗 |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 D.太平天国运动对侵略者的打击 |
近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一艘丹东黄海海域的沉船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专家分析称,该舰最大可能是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或黄建勋所率的超勇舰。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海战再次触动国人,想起了这段悲壮的历史。以下对该段历史理解正确的是
A.该事件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
B.该事件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C.该事件是两军偶然相遇发生的,不具有必然性 |
D.该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时代特征 |
(凤凰网历史频道)洪秀全的表现更是一个“邪教”教主的本色。荒淫凶残无耻,……从长江上游大运奇石异木,拆毁民房万余间,自己亲自督造豪华宫殿“天王府”,住的是“穷极巧工,骋心悦目”,穿的是“雕镂龙凤,珠宝璎珞”。生活中有一千六百人供其驱使……。该材料可以看出
A.洪秀全不是农民阶级的代表 |
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提出人人平等的纲领 |
C.农民阶级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
D.该材料是人为捏造的,不可信 |
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江西举人王锡侯撰成《字贯》60卷,因凡例中写有康熙、雍正庙讳(本朝君主宗庙里供奉的祖先名字)玄烨、胤祯及乾隆帝名弘历,被仇人告发,处以大逆罪,全家被抄斩。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和蛮横霸道。 |
B.只有在清朝才可能存在这类现象,因为清朝大兴文字狱 |
C.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D.是封建时代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