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4分)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
材料三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4分)
(2)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2分)
(3)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2分)
(5)你认为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歌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1分)
A.继承传统 | B.艰苦奋斗 |
C.居安思危 | D.勿忘国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材料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材料三 幽王时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师大败。但幽王竟不顾犬戎的进犯,却于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与诸侯会盟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害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于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联合犬戎、吕、缯等国举兵攻周。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周天子会如此称呼诸侯?
(2)材料二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诸侯悉至”?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诸侯对周天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德国《明镜周刊》9月28日报道,今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引自国际在线2010年9月29日专稿
材料二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表示:“柏林墙被推倒20周年提醒我们,能够让德国统一和欧洲团结,是多么难以置信和幸运。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从来没想过柏林墙在我有生之年会倒下。” “德国统一仍未完成……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无法达致(德国东部和西部)生活质素的平等。”
——金羊网200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20周年,默克尔: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是如何出现的?概括1871年和1990年德国统一的共同影响。默克尔认为“德国统一仍未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颁布《苏维埃暂行选举法》、《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在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开展民主选举,实行苏维埃代表制。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力,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引自高等院校教材《中国革命史》
材料二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比较普遍的农村选举方式是红绿票法和豆选法。红绿票法属于票选法的一种,具体施行是这样的:发给投票人额定的红绿票,而让候选人坐在台前,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一个票箱,红票意味着同意,绿票意味着反对,投票人对每个候选人只能投一种颜色的票。豆选法是根据地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其法以豆粒(什幺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不等)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
——引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
材料三一组抗战时期根据地的选举照片
阅后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什么说“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力,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
(3)抗日根据地在选举组织抗日民族政权的时候采取哪一重要原则实施?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