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白 马 湖
朱自清
①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②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③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④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⑤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
(原载1929年11月1日《清华周刊》第32卷第3期,选入时有删节)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白马湖的特点。
第③④自然段开头一句分别有两个“最好”,这样说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上文,认真体会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作者在写景时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找出一个,说说它表现了白马湖的什么特点。
示例: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把湖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清澈、平静的特点。
朱自清在《春》中绘写了“春花”“春风”“春雨”等几幅图景,本文第④自然段也对春日里的白马湖作了一番描绘,体会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春》中哪一幅图景表现的心境相似,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第2段加点词“跑”与第1段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这段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说说作者是从哪些不同的感觉角度描写的,并写出相对应的例句。
①从觉方面描写的景物有:
②从觉方面描写的景物有:
③从觉方面描写的景物有:对选段大意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去赵庄看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戏途中“我”的心里活动
C、去赵庄看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墙上的母爱
(1)跳槽到报社做记者以后,我又新租了一间房子。当房东打开房门的时候,满墙的涂鸦之作以逼人的气势侵略性地进入我的视野。
(2)我惊问:“这墙怎么涂得这么吓人?”
(3)房东说:“我也没办法,这样吧,你找几个民工用石灰浆涂抹一下,我免你一个月的房租。”
(4)这是一宗很划算的买卖,我立即点头答应。
(5)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叫来两个民工刷墙。还没开工,一个女人把民工师傅拦住,双手坚定地比画着,嘴里咿咿呀呀地叫,她是个哑巴。
(6)我跟她解释:“这房子是我租的,墙上太脏了,刷干净点好看一些。”
(7)女人横在那里,毫不退缩。
(8)我没有办法,只好叫房东来解围。
(9)房东说:“小陈,她以前就租住在这儿,这些东西是她画的。她肯定是舍不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刷掉。她很蛮横,你还是让着她吧。”
(10)我让民工师傅先回去,把女人留下来,和她笔谈,再经过房东的补充,渐渐地,我明白了女人qī苦的身世,以及她对女儿深深的思念。
(11)女人怀孕的时候,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多少亲戚朋友劝她流产,再寻别的男人,她怎么也听不进去,固执地要把孩子生下来。
(12)就在女人临产前夕,丈夫单位要收回房子,将她扫地出门。她强忍着,租下这间小房子。不久以后,她在这间出租屋里生下了一个女孩。
(13)女人没有生活来源就沿街捡破烂,靠那点可怜的收入养家糊口。女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女儿身上,教她识字看画,教她唱歌跳舞。小女儿变得天真活泼,人见人爱。
(14)女儿三岁那年,女人生了一场大病,医好之后,她成了哑巴,与人交流只有通过纸和笔了。为了女儿的前程,女人把她送给别人,自己一个人过孤独的日子。
(15)女人隔三差五就去幼儿园看女儿。女儿学了“a、o、e”之类的拼音,她回来就在墙上写上“a、o、e”,女儿学了一首歌,她回来之后,就在墙上写下儿歌的名字。没过几年,四面墙被涂抹得满满当当。
(16)刚开始,房东叫她不要在墙上乱画,但听到她咿咿呀呀的叫唤透着凄苦的苍凉,便让她由着性子去。突然有一天,女人边抹眼泪边进屋,关上门后,整整哭了一宿。
(17)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墙上写下一个字。房东猜想,她女儿可能是随养父母迁走了,也可能是女儿不认这个哑巴母亲。
(18)在我租这间屋之前,女人在这整整租住了15年。
(19)听到女人的这个故事,我的心莫名地感伤起来,我对女人说:“这墙我不会涂了,你什么时候想看它,就来看好了。”
(20)女人走后,我从采访包里取出照相机,把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全拍下来,准备把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她,我觉得作为母亲,她确实不容易。
(21)第二天,我接到异地采访任务,离开了这座城市。一个星期后,我结束采访,回到租住屋里,不禁大吃一惊,字墙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洁照人的墙面!房东告诉我,我走后,她叫人把字墙给弄掉了。望着四面白墙,我突然感到空落落的,像是丢失了一件心爱的宝贝。
(22)现在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快把字墙的照片洗好,这成了我的责任和使命。
(23)照片洗好了,我等待着哑女的出现。可惜,很长时间过去了,她一直都没踪影。
(24)不知她到哪儿去了。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蛮横()qī()苦“女人”在成为哑巴之前,为女儿成长付出了巨大心血,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
母亲在墙上涂下女儿所学的东西的用意是:。
文中说:“女人在这整整租住了15年。”你能说说她这样做的动机吗?
“我”没有刷墙并且准备拍下来送给那位母亲的原因是:
。“望着四面白墙,确突然感到空落落的,像是丢失了一件心爱的宝贝”你认为作者“丢失”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文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A、哽咽 B、塞住 C、哽住文中标出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依次:
①;②。对韩麦尔的刻画,文中运用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集中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文中最能表达韩麦尔先生心声的一句话是“”。
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⑴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被铃声吵醒,心里怪着这个太早的电话。不接,翻身又睡。过了一会,铃声又起,在寂静中响得惊心动魄。我心里迷迷糊糊闪过一个念头:不会是杭州家里出了什么事吧?顿时惊醒,跳下床直奔电话。一听到话筒里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我脑子“嗡”的一下,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
⑵年近80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2年秋天的这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母亲猝发脑溢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准备手术。放下电话,我浑身瘫软。然而,当天飞往杭州的机票只剩下晚上的最后一个航班了。
⑶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⑷飞机降落在萧山机场,我像一颗子弹,从舱门快速发射出去,“子弹”在长长的通道中一次次迅疾地拐弯。我的腿却绵软无力,犹如一团飘忽不定的雾气,被风一吹就会散了。
⑸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找不到母亲了。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竟然会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仅仅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头发了,那花白而粗硬的头发,由于手术完全被剃光,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没有头发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了。我突然明白,原来母亲是不能没有头发的,母亲的头发在以往的许多日子里,覆盖和庇护着我们全家人的身心。
⑹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脑部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然后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每天上午下午短暂的半小时探视时间,被我们分分秒秒珍惜地轮流使用。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么?妈妈,您快点醒来……
⑺等待是如此漫长,一年?一个世纪?时间似乎停止了。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⑻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那个瞬间,我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一扇一扇地突然敞开了。(文/张抗抗,有删节)从全文看,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相信你对记叙的顺序比较熟悉,选文第⑵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品味文章⑷段中画线的句子。
文中最后一段,在母亲睁开眼睛后,作者写道“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一扇一扇地突然敞开了。”你能重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替换文中的这句话,表达同样的心情吗?(不少于50字)(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问题。(16分)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①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②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初抵此地还是春寒料峭,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的春天了!
③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翌日,又是两个士兵去了。没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④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⑤“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⑥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⑦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道禁令见鬼去吧!
⑧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⑨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一场噩梦。
⑩天气多好啊!他终于站到河边。
⑾他把衣服和枪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时而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左右两岸,鸟群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⑿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抓住了树干。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⒀——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⒁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⒂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⒃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⒄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⒅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⒆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河”是行文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情节补充完整。
见到河—→()—→()—→死在河边文章划撗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⒄段中“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时,“他”在想些什么?请写出“他”此刻的心理活动。
文章塑造的“他”这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通观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