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甲、乙两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选用材料不同的若干合金导体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中他们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来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下表中。
小组 |
实验序号 |
导体的材料 |
导体的长度(米) |
导体的横截面积 (×10-6米2) |
通过导体的电流 (安) |
甲 |
1 |
镍铬合金 |
0.1 |
2 |
0.3 |
2 |
0.3 |
6 |
0.3 |
||
3 |
0.1 |
3 |
0.45 |
||
4 |
0.2 |
6 |
0.45 |
||
乙 |
5 |
铁镍铝 合金 |
0.25 |
5 |
0.2 |
6 |
0.45 |
9 |
0.2 |
||
7 |
0.5 |
5 |
0.1 |
||
8 |
0.9 |
9 |
0.1 |
①甲组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乙组同学分析本组记录的实验数据 (16)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②甲、乙两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 (17)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③乙组同学进一步综合8次实验中所记录的导体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大小,并结合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或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18)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3与4或5与6和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19) 。
(c)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20) 。
某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猜想和假设: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实验:
① 按如图14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 闭合电键,用电压表测出R1两端的电压。
③ 在测量R2两端的电压时,该同学采用以下方法:
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④ 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① 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 (9) 。
② 该同学 (10)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R2两端的电压,其原因是
(11) 。
③ 方法改进后,该同学测出的电压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该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12) 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④ 这个实验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3) 。
UAB(伏) |
UBC(伏) |
UAC(伏) |
2.4 |
1.4 |
3.8 |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 实验器材: (5) 、 (6) 、碎玻璃块、橡皮或其他几种物体和水。
② 某小组同学改变碎玻璃块进行实验,他们称出玻璃的质量,测出其体积。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7) 。
③ 实验中,该组同学和另一组同学合作交流,则另一组同学的数据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8) 。
序号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1 |
25 |
10 |
2 |
50 |
20 |
3 |
75 |
30 |
4 |
100 |
40 |
5 |
125 |
50 |
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 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 (1) 之间的关系。
② 实验器材: (2) 、量筒、金属块、细线和水。
③ 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表达式为F浮= (3) 。
④ 该同学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记下水面的示数V2, (V2-V1)表示了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如果用ρ水表示水的密度,那么金属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表达式为 (4) 。最后,比较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同学做“探究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把由A、B、C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均匀实心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沙面的凹陷程度有相同也有不同,实验序号1、2与3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大,4、5与6凹陷程度相同且其次,7、8与9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小。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材料 |
A |
A |
A |
A |
B |
C |
A |
B |
C |
材料的密度 (×103千克/米3) |
6 |
6 |
6 |
6 |
4 |
3 |
6 |
4 |
3 |
高度 (×10-2米) |
8 |
8 |
8 |
6 |
9 |
12 |
4 |
6 |
8 |
底 面 积 (×10-4米2) |
30 |
2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的大小(1)(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越高,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2)。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并得出的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
(5)小明同学经过上面的探究分析及归纳,又进一步得出了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圆柱体的高度成正比,与圆柱体材料的密度成正比的结论。
你认为此结论(6)得出(选填“能”或“不能”)。
在图16“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1)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16中字母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2)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物体受到的(3)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F1-F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则(F1-F2)与(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4)(均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