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理论探索成就的是()
①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②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③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图1 图2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
2006年10月19日,2000余名海内外彭氏宗亲汇聚江苏徐州彭祖园,举行“祭拜彭祖大典”仪式。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