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习题。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数年恒不一见(恒:         ) (2)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用课文原句回答:“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 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下列各项中“而”字解释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援弓缴而射之

选出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与朋友交而不:相信
C.思而不学则:有害
D.不昼夜:舍弃

选出译句不正确的一项(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C.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很高兴吗?

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传不习乎 B.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不是谈论学习态度的一句是()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军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从百骑出()吾大军数十里()
胡骑不敢击()是时暮( )
翻译下列句子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不走,用坚其意。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广为将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粗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A.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赠送的鱼的肚子里。
B.就(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D.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并吃掉了。

对文意的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竟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慌乱,人人自危,到处议论,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上文选自《》,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 ()不习乎()不矩()曲而枕之()
翻译下面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对比阅读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 里 之 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涓:白白费掉。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 )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 )一石。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两篇文章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要回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