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
A.罢黜百家的思想 | B.天人感应的思想 | C.君权神授的思想 | D.独尊儒术的思想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
A.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 B.决策程序规范化 |
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
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更认真来讲,我并不需要告诉你们,世界形势非常严重。那对所有明智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明显的。”他所说的严重的形势包括()
A.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 B.欧洲资本主义面临统治危机 |
C.美苏两国军事对峙已经形成 | D.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着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