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一为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示意图,图二表示春末晴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的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______(填序号   A: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B: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填数字);若植物体在含C18O2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周围空气中有没有可能出现18O2?     ,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2)图二曲线丙中,A点植株细胞内能生成ATP的场所有           。曲线乙的峰值低于曲线甲,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较慢。
(3)图二中,C点与B点相比,叶绿体内RuBP相对含量较     (高  低);A、C、D三点,植物总累积有机物最多的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以下实验是对低等植物的水域生态系统进行的测定。
第一步: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第二步:用三个瓶同时从水深Xm处取水样(都装满),立即测定3号瓶中的溶氧量,将1号瓶密封瓶口沉入原取水样处,2号瓶密封瓶口并包上黑胶布沉入原取水样处。第三步:24h后将1、2号瓶取出,测定瓶中的溶氧量。按以上步骤重复三次,结果1号瓶溶氧量平均值为amg 2号瓶溶氧量平均值为bmg,3号瓶溶氧量平均值为cmg。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生物呼吸消耗的O2量表示为_______, a-c表示_______。
(2)通过a、b、c的关系可研究水深Xm处是否存在自养生物。
①若_______,则说明水深Xm处无自养生物:
②若_______,则说明水深Xm处有自养生物并且产氧量能满足此处生物耗氧所需!
③若c〉a>b则说明水深Xm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水深Xm处存在自养生物,则氧气的总产生量为______________。

(10分)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实验结果如图。

(1)在动物体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结果可知将宰杀后的鮰鱼放在______________℃鲜味最差。
(4)多数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_______有关。酸性磷酸酶是总长度为41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蛋白酶处理酸性磷酸酶得到五种不同长度的多肽,测定这五种多肽活性,结果下表所示。你认为酶分子中具有活性的部分最可能是_______段。

测定对象
酸性磷酸酶
1﹣196号氨基酸
1﹣302号氨基酸
197﹣419号氨基酸
84﹣41号氨基酸
44﹣41号氨基酸
活性






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__________,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_______%,但光合速率_________。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释放的CO2较多地被________。
(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__________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吸食吗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发,为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种溶剂配制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分别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将培养瓶放在______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______中HIV的数量。
(2)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将________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吗啡均能________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科研人员推测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_______T淋巴细胞的增殖。
(4)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可用于吗啡成瘾的临床治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µg /mL),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吗啡组
5.59
31.73
81.77
243.0
吗啡和纳洛酮组
1.96
8.11
15.36
41.23
纳洛酮组
1.97
8.10
15.81
42.30
对照组
1.93
8.03
15.30
41.01

①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________HIV的增殖,________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