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①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注释:①衅:战祸。 ②尼:劝阻。 ③趣:催促。 ④相勖:勉励他们。 ⑤置:停。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官:________ ②既至吴淞 既: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 ④曾不少却 少:________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戚友尼之”中的“之”一样?(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弥留之际 | C.乃记之而去 | D.近卒泣陈劝之 |
翻译下面句子。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秋水时至()(2)河伯欣然自喜()
(3)河伯始旋其面目()(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于是焉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C.而轻伯夷之义者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
D.河伯始旋其面目其真无马邪(《马说》) |
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秋水》全篇文章都在设喻,那么从贻笑大方、望洋兴叹两则成语中,从整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
【注释】①更:改变。②缘:因为。③空:空口。④口爽:口味败坏。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于他家(愚人) | B.更为益盐(增加) |
C.况复多也(再) | D.返为其患(通“反”) |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惠子相梁 ( ) ②于是惠子恐( )
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④非梧桐不止(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名为鹓鶵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 B.其间千二百里 |
C.竭其庐之入 | D.其真无马耶 |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鸱 得 腐 鼠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解释划线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执策而临之(4)安可诬一世之人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根据选文回答。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