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赦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
②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___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人畏服之如是 |
B.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得道者多助 |
C.勤学而无烛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乃与其佣作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文两文都阐述了人才的成长过程,但[甲]文侧重写_____________对人才的影响;[乙]文侧重写___________是成长的必须。
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 |
已 |
|
②儿痴如此 |
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 |
户: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念: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高昌 ①平,帝 ②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徵 ③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日:'盍 ④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魏徵传》)
【解释】①高昌:地名。②帝:唐太宗。③徵:魏徵。④盍(hé):何不。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虽欲 ,无可进者 |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 |
B.门庭 市 |
高昌 不失德 |
C. 闻寡人之耳者,受 赏 |
使宁戚无忘饭牛车 时 |
D.使管仲无忘束缚 鲁时 |
能谤讥 市朝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3)写出【甲】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
(4)【甲】文中齐王和【乙】文中唐太宗接受劝谏后,做法有何不同?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
②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③欧公更欲足下 开廓其文
④余 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 欲遣人求之 |
|
②而李江州忽送一部 予 |
|
③昨日一牛病 死 |
|
④用其言而 |
|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乙】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