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落脚、住) | B.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拜访) |
C.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将要) | D.然后就戮,无所恨(遗憾)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言终而修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骈死于槽枥之间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结合文中材料,评价王修这一人物形象。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把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同样写山,同样写水,说说甲文的水与乙文夏季的江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甲文水的特点:;乙文夏季江水的特点:用斜线按朗读节奏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你能说说甲文作者隐含在文中的感情吗?
(一)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乘奔御风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
作者在描绘春冬之景时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试对其进行赏析。(2分)
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填写下表。
理由 |
原因(先找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
水量大 |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见水流速度迅猛。 |
|
落差大 |
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节选)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酿泉为酒 |
B.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
C.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D.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宠辱偕忘②杂然而前陈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用原文回答就是,。 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乙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其中核心是,
其余三幅都是陪衬,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根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列对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忧后乐下联: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填空
《狼》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 给加点字注音
屠大窘()目似瞑()顷刻()狼亦黠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 缀行甚远 ② 其一犬坐于前
③ 屠自后断其股④ 止有剩骨 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 B.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 |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复投之亦毙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