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落脚、住) | B.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拜访) |
C.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将要) | D.然后就戮,无所恨(遗憾)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言终而修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骈死于槽枥之间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结合文中材料,评价王修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2)涂:同“途”。 (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6)寤:同悟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2)圣人非所与熙也()
(3)摄衣冠谢曰() (3)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入闺久之 |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D.所以然者何颓然碧窈 |
翻译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虹》,完成后面小题。
世传虹能入溪涧①饮水,信然②。熙宁③中,余使契丹④,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⑤。是时新雨霁⑥,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⑦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穀⑧。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⑨,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⑩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⑪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溪涧:溪流、山涧。②信信:确实如此。③熙宁:宋神宗赵项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④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⑤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到了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卓帐:竖起帐篷。⑥新雨霁:刚好雨后初晴。⑦扣:靠近。⑧绡穀:生丝织成的薄纱。⑨烁:闪烁。⑩逾:越过。⑪孙彦先:与沈括同时代的科学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余使契丹()②是时新雨霁()
③立涧之东西望()④逾山而去()
⑵与“日照雨即有之”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 B.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C.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虹乃雨中日影也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⑵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本文主要介绍由虹的传说到对虹的科学认知过程,说说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后面问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半年方得释 ()②就笼语鹦鹉曰()
③鹦哥谓之曰 ()④似不忍去()
(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可以为师矣 | B.岁以大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日 段 生 以 事 系 狱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
④。(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意欲借而不敢言 ()
②借者无不皆给()
③阮后闻之()
④遂焚之()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②何不试之以足?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文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成语来源于此文。
填出文中所缺内容。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B.复前行,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
C.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D.其中往来种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对下面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
D.林尽水源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中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
B.村中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