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2)涂:同“途”。 (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6)寤:同悟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圣人非所与熙也( )
(3)摄衣冠谢曰 ( ) (3)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入闺久之 |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D.所以然者何颓然碧窈 |
翻译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 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吾射不亦精乎()
(3)尔安敢轻吾射()(4)康肃笑而遣之()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代的是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一句是()
A.睨之,久而不去。 |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 D.无他,但手熟尔。 |
陈康肃公的两句问话“汝亦知射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各说明他的什么态度?
答: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余挐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不少于2联)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舟载民”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以物喜 | B.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可以一战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段主要写了桑怿的两件事。 |
B.在桑怿做郏城尉的时候,他除掉了好多个强盗。 |
C.桑怿虽没有文读过多少书,但所作所为事情都合乎情理。 |
D.在此文中,桑怿表现出了有勇有谋、体恤民情的品质。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缚其余: ②见民走避溺者:
③怿善剑及铁简: ④粟尽乃止: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 (2分)
译:
(2)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2分)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选自《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解释加点词。
(1)乐广尝有亲客()(3)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2)既饮而疾()(4)广乃告其所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请你说说这则寓言有何寓意。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②,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④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其二子甚愚②艾子谓其父曰
③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④若知之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B.拔山倒树而来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D.温故而知新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