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文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 ,成语 来源于此文。
填出文中所缺内容。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B.复前行,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
C.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D.其中往来种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对下面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
D.林尽水源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村中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
B.村中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①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②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③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④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⑤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⑥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捄(jiù):通“救”。⑤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⑥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为书招张世杰招
(2)索之固固: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天 祥 至 潮 阳 见 弘 范 左 右 命 之 拜 不 拜弘范对文天祥是什么态度?请结合文中两个具体的句子说明。
阅读文段内容,简要概述说说文天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2分)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 | B.无案犊之劳形/劳其筋骨 |
C.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 | D.草色入帘青/入则无法家拂士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划线处用自己的话,其余的用原文语句填空。
全文分为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水“””,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生活情趣。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
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突出陋室的俗。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恬静。 |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的地方。(3分)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恐 不 及 矣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分)
课内文言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猛浪若奔/奔走相告 | B.任意东西/词不达意 | C.俟其欣悦/心悦诚服 | D.望峰息心/不负众望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描写“奇山”的时候,用“,;,。”这句以动写静,将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极富动感,形象生动。(用文中句子填空)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
C.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直接抒发了作者沉湎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
D.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善于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选出对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独自享有) |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 |
C.夫杀人以活畜(存活) | D.夜叩门而谒曰 (拜见)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主君之臣胥渠有疾/此庸夫之怒也 |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 D.人主安能不好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曹刿论战》中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本选段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举出该选段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