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 | 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
翻译下列语句。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秦王色挠 ()④长跪而谢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一见辄能诵/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
B.把卷无几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
C.比读《齐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
D.心善其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故虽有强记之力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D.何陋之有(《陋室铭》)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日:“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愿借子杀之()(3)吾义固不杀人()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2)胡不见我于王?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用原文回答。
“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① ,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⑥,最妙者八分⑦。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礼愈至()(2)援疑质理()
(3)诞惜不与()(4)皆书象之 ()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 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两文同述求学之事,宋濂和钟繇身上都有 的特点。&网]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8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 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
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
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
丰收。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 治 国 犹 如 栽 树 本 根 不 摇 则 枝 叶 茂 荣。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译文:【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3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