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中发现,沉迷于网游的同学在精神、身体双方面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几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不同设想,设计了一下实验方案。每位同学各选择健康的小白鼠2只,将小白鼠分别关在笼子中,笼子放置在离电脑5厘米距离处。
|
组别 |
处理 |
现象 |
A同学 方案 |
甲 |
电脑不开机 |
正常生活 |
乙 |
电脑开机 |
30天后,死亡 |
|
B同学 方案 |
甲 |
电脑开机,播放轻音乐,风景图片 |
40天后,死亡 |
乙 |
电脑开机,播放摇滚乐,格斗图片 |
15天后,死亡 |
|
C同学 方案 |
甲 |
电脑开机,笼中为成年小白鼠 |
30天后,死亡 |
乙 |
电脑开机,笼中为发育期的幼鼠 |
20天后,死亡 |
(1)A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是 。
(2)B同学的实验结果显示,高强度的刺激会 (填“减缓”或“加速”)小白鼠的死亡。
(3)C同学的实验结果显示,电脑辐射对 (填(“成年”或“幼年”))小白鼠的伤害更大,你能说出该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吗? 。
(4)以上实验结果给你什么启示? 。
(5)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都有一个通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
张明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⑴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⑵该装置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表明植物作用释放的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⑶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发现叶片(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⑷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韭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绿色;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色。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黄白色的叶中没有叶绿素。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
(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相应的假设。
(3)制定计划:将两头同样大小的大蒜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盘中,A 组放在光照的环境中培养,B 组放在的环境中培养,定时浇水、管理。
(4)上述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5)经过实验后,发现A 组大蒜为绿色,B 组大蒜为黄白色。得出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5分每空1分).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请据此回答:
(1)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实验装置中给出的细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肉汤将会腐败的试管是:__________。
(4)请你举出一种与该实验中肉汤保存原理相同的商品:______________。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想,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还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A.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
B.取2支洁净且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 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改进() |
D.在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
E、观察并记录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实验的B步骤补充完整。
(3)该实验的C步骤有待改进,请将改进的方法卸载本步骤的横线上。
(4)该探究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笨实验中设置②号试管的目的是。
(5)在①、②号试管中,会出现蓝色的试管是,出现蓝色的原因是。
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已知蚕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和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3)2号和3号种子相互对照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5)今年四月下旬开始,我国南方某地出现特大暴雨,一些播种了的大片大片的旱地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导致种子无法萌发,该实验装置中,编号为的种子所处的条件与此相当。
(6)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