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操作及结果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用同时被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 |
C.35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 |
D.由于噬菌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需要寄生生活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①③④⑤ |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