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 英国炮轰广东海面      二 黄海激战           三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了。
证据:
途径:

大汶口原始居民里出现贫富分化了。
证据:
途径: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吃上米饭了。
证据:
途径:

阅读下列故事:
编钟的历史
编钟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自宋以后渐渐衰退。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因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所以被称为“歌钟”。它依钟的大小不同而有次序地悬挂在木制钟架上,用木棰敲击发音,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3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钟柄部分是空心的,并与内腔相通。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近年来.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又发现了5枚一套的编钟.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
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3枚或5枚发展为8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当时的编钟经常用于宫廷宴会演奏,被称为“钟鼓之乐”。至春秋中晚期,又增为9枚一组或13枚一组。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了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65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每个钟体上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
2000年2月,湖北荆州战国楚墓发掘出两套2300年前的大型编钟,各由14件组成,青铜制造.高0.72米。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兴盛转为衰退。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里,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洪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迄止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请完成:
(1)编钟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2)从编钟的发展史中,你得到哪些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大地上修建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按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控制内、外江的江水流量。合理控制、利用自然资源,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前,李冰有这样高超的设计和施工安排,不能不令人赞叹!
请完成:
谈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