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这个制度”指(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一国两制” |
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生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道教地位上升 |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皇帝制 |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