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 |
南、北美洲 |
亚洲 |
非洲 |
大洋洲 |
跨地区 |
39个 |
40个 |
6个 |
8个 |
1个 |
7个 |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
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
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